客服热线:400-138-5588

中国企业卷出海,怎么卷?

发布时间:2024-04-03 浏览人数:43

出海,正在从中国企业的“可选项”变成“必选项”。今年“两会”期间,TCL董事长李东生直言,“不出海就出局”。 


出海,既是产业升级的要求,也是产能外溢的结果一方面,中国正在产业升级,各行各业的能力在向全球市场外溢。另一方面,中国市场趋近饱和、竞争激烈。出海,可以找到增量市场和利润空间。


近10年来,中国企业出海的产业结构正在明显变化。曾经矿产、商品、服务为主的出海,正在转变成制造、商品、软件并重的出海新梯队。一个明显趋势是:制造(如汽车、光伏、消费电子等)、零售(如跨境电商等)、软件(如软件、游戏等)三个行业增长明显。


这一波出海高潮还有一个明显特点:新技术和新平台降低了出海门槛,中小企业“借船出海”已成大势。


亚马逊云科技在2022年发布的《中国企业上云出海趋势》显示,已经出海的企业中,大企业占63%,中小企业占37%;计划出海的企业中,大企业占35%,中小企业占65%。中小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出海意愿。


全球数字经济时代,往日中国企业“一个背包走天下,走到哪里算哪里”的出海姿势已经不合时宜。现在,要出海,中国企业不仅要自己抱团,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提供数字化整套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伙伴。国际云厂商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机会。它们有一些天然的基础优势:从一开始就业务全球化,拥有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,能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几乎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本地资源。


亚马逊就是其中之一。


亚马逊是美国市值前五的科技巨头。2013年,亚马逊云科技进入中国市场。如今,亚马逊集团旗下的亚马逊AWS(中国注册主体为“亚马逊云科技”)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重心之一,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出海。它正在整合亚马逊在全球的云、电商、物流、广告以及伙伴生态资源,为中国企业提供出海服务。借助亚马逊,中国企业正在形成抱团出海的“朋友圈”。

谁在卷?往哪卷?怎么卷?


“对外直接投资”,最能直接反映中国企业出海情况。商务部每年末会公布上一年度的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》(下称,《公报》)。《公报》中统计了中国投资者历年对外投资、设立公司的情况。


我们对比了近10年《公报》数据,发现2013年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存量金额最大的三个行业(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)分别是,服务业、采矿业、零售业。2022年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存量金额最大的三个行业(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)变成了,服务业、制造业、零售业。


《公报》数据显示,零售业10年来增长稳健。10年来,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存量金额(各报告期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历史加总合计)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是:软件业(增长17.8倍)、制造业(9.3倍)。



制造、零售、软件这三个产业的出海是环环相扣、轮动发展的。



制造方面,中国是世界工厂,产能为全球而准备,出海是消纳产能的有效途径。工信部2024年数据显示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%,位居全球第一。一些中国头部制造企业,海外收入已占据较大比重。比如,家电厂商美的海外收入已经超过40%,汽车厂商比亚迪海外收入超过25%,手机厂商小米海外收入接近50%,光伏厂商隆基海外收入接近40%。


零售方面,中国制造外销商品,必须要有销售通路。中国电商成了对全球释放产能的重要渠道。电商出海“四小龙” Shein、速卖通AliExpress、TEMU、TikTok Shop一诞生就把全球市场作为根基。


软件方面,中国近10年兴起了一批科技公司。制造、零售等行业出海,需要数字化基础设施。因此,中国的云厂商(阿里、华为、腾讯)在出海,中软国际、软通动力等软件服务商在尝试跟随IT项目出海,数据库厂商OceanBase、PingCAP正面向全球提供技术服务。


中国企业出海进程各不相同,出海姿势越来越像。


2008年前后,美的、海尔等一批中国制造企业就奔赴全球各地设厂。2013年之后,一批央国企带头响应“一带一路”政策进入全球市场。2020年之后,中国出海的典型企业包括字节跳动、拼多多、阿里、腾讯等一批科技公司。


中国企业出海的同时,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。商务部数据显示,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常年位居全球前二,目前仅次于美国。


2020年之后,中国企业出海出现了一波新的高峰期。2020年-2022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在近6年增长最快的阶段。这三年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平均增速高达12.5%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金额已高达2.75万亿美元。



到全球市场去,要看清市场方向。中国企业出海,最主要的三个区域是:东盟、欧盟、美国。2017年以后,东盟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它已经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区域。


商务部数据显示,东盟、欧洲、美国是中国近10年来直接对外投资金额占比前三的区域。2017年以后,东盟成为中国直接对外投资金额占比最大的区域。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金额占比持续提升,已达到11.4%的历史高点。


美国、欧盟是全球最发达的两个经济体,这是中国企业无法绕过的海外最大市场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中国2022年人口14.1亿,人均GDP 1.3万美元。而美国2022年人口3.3亿,人均GDP 7.6万美元;欧盟2022年人口4.5亿,人均GDP 3.7万美元。


东盟被认为是全球经济的下个火车头。这是中国企业正积极进入的海外最新市场。世界银行2022年数据显示,东南亚11国GDP总量3.6万亿美元,是中国的20%;人口5.8亿,是中国的48%;人均GDP 6200美元,约为中国的49%。其中,新加坡人均GDP 8.28万美元,印尼、泰国、越南等主要国家人均GDP与2010年的中国(4500美元)相当。



一些国家还在成为中美贸易、投资的重要中转站。商务部数据显示,新加坡、印尼、越南、墨西哥、澳大利亚都在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区域。


一个典型案例是,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全球总部位于新加坡,但它却在美国短视频市场份额超过40%。中国跨境电商品牌Shein全球总部也在新加坡,但它在美国快时尚市场份额同样高达40%。


往外“卷”还要有清晰的策略。一位中国头部科技企业高管总结,进入国际市场的逻辑是,“先看合规稳定,再看市场增速,最后才考虑业务逻辑。”


合规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生死线。几乎每个国家都出台了数据隐私保护相关法案。在任何一个国家开展业务,企业都要考虑用户数据如何采集、存放、传输等问题。因此,选择适合的云、软件成了关键。


中国企业出海要融入当地。比如,不同的国家审美、习惯、风俗会带来不同的微创新需求。企业要快速迭代适应。


一位科技公司国际直播软件负责人表示,他所在公司的产品覆盖日韩、东南亚。各国需求差异明显,产品研发时必须考虑这些问题。比如,日韩主播喜欢用二次元形象直播,东南亚主播个性开朗,偏好秀场直播。日本、东南亚的英文发音都有独特腔调,因此AI翻译要适应不同国家的发音。


出海还要有一批在地的“朋友圈”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到了当地,政商、法务、市场、营销都要融入当地生态。


一位中国数据中心企业高管的观点是,在欧美市场,要有强大的法务和游说团队,其逻辑是事先避免雷区、事后法律维护。但在东南亚市场,人情世故很重要。要和新加坡政府或主权基金建立良好合作,通过官方渠道与当地家族集团、协会商会打交道。一位中国科技公司高管则建议,最好以当地雇员为主,给予本地团队决策权。因为本地人才最懂本地文化。

上一篇:邮储银行:启动个人信息核查

下一篇:连连数字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


');